玻璃高效雾化器是一种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,尤其在需要高效、均匀地将液体转化为微小液滴的场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其核心部件是雾化芯,通常由陶瓷、金属或玻璃纤维等材料制成,表面覆盖有微孔或细缝。当液体通过这些微孔或细缝时,受到压力或振动作用,液体分子被强制挤压出来,从而形成微小的液滴。
玻璃高效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基本的雾化方式:压力雾化和超声雾化。在压力雾化中,液体通过外部压力或内部泵浦被喷出,形成雾状。而在超声雾化中,则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液体振荡成微小的液滴。此外,液体的性质以及环境因素也会对雾化效果产生影响。
一、使用前准备
检查与安装:
检查雾化器外观是否完好,玻璃部件无裂纹、破损。
将雾化器正确安装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燃烧头或雾化室接口上,确保连接紧密、密封良好(通常使用特氟龙垫圈或卡箍固定)。
连接压缩空气(或其他载气)管路,检查气源压力是否符合仪器要求(通常为0.2-0.3 MPa)。
预清洗:
将雾化器的毛细管吸样端插入装有去离子水或超纯水的容器中。
开启仪器的载气(空气压缩机),让水流经雾化器5-10分钟,以润湿内部通道并检查是否有泄漏或异常喷雾。
二、样品雾化操作
吸入样品:
将毛细管从清水中取出,迅速插入待测样品溶液中(确保液面高于毛细管入口)。
维持载气供应,样品将在负压作用下被自动吸入,并在喷嘴处被高速气流切割、分散成细小的气溶胶。
观察雾化状态:应形成均匀、稳定、呈“云雾”状的气溶胶,无明显液滴飞溅或断流现象。
开始测量:
待信号稳定后(通常需10-30秒),启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测量程序,进行数据采集。
连续进样:
如需测量多个样品,应在更换样品前用去离子水彻d冲洗毛细管和雾化室(建议每次冲洗1-2分钟),避免样品交叉污染。
三、使用后处理
彻d清洗:
所有样品测量完成后,将毛细管重新插入去离子水中,继续吸入水流5-10分钟,彻d清除内部残留的样品,特别是高盐、高浓度或易沉淀的样品。
关闭系统:
关闭载气供应。
若长时间不使用,可将毛细管留在清水中,或将雾化器拆下存放。
四、注意事项
严禁干烧:任何时候都不得在没有液体的情况下开启载气,否则会导致毛细管末端过热熔化而损坏。
避免堵塞:样品必须经过过滤(如0.45μm滤膜)或离心处理,防止颗粒物堵塞毛细管。
正确存放:短期存放可让毛细管浸在清水中;长期存放应清洁干燥后置于专用盒中。
定期维护:根据使用频率定期进行深度清洗(如酸泡、超声波清洗),保持最佳雾化效率。